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编制大纲(2019年3月)
2020-04-15 阅读量:3286

一、课题来源

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工业化建筑全寿命期性能和水平评价技术与标准课题——工业化建筑全寿命期综合评价标准子课题主要研究产出成果,已于20191月在全联房地产商会立项,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全联房地产商会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共同主编,标准编号为T/CRECC03-2019,计划编制时间为一年。 

二、编制背景

   (一)我国装配式建筑简要发展过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主要是从前苏联等国家学习引入工业化建造方式。195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首次明确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全国各地预制构件厂雨后春笋般出现,部分地区建造了一批装配式建筑项目。但到了六、七十年代,受各种因素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总结前二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又呈现了新一轮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热潮,共编制了924册建筑通用标准图集(截至1983年),很多城市建设了一大批大板建筑、砌块建筑。但由于当时的装配式建筑防水、冷桥、隔声等关键技术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同时,现浇施工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农民工廉价劳动力大量进入建筑行业,使得现浇施工方式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使得一度红火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逐渐陷于停滞。

1999年以后,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72号文件),明确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任务、措施等。原建设部专门成立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配合原建设部指导全国住宅产业化工作,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总体来说,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发展相对缓慢。

十二五开始,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装配式建筑呈现快速发展局面。突出表现为以产业化试点城市为代表的地方,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与经济政策,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涌现了大量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201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营造了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环境氛围。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文件,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等总体要求;列出了八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强化队伍建设、做好宣传引导等保障措施。

2017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提出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2017年3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出台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期间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突出抓规划、抓标准、抓产业、抓队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发展。

201812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王蒙徽部长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将“以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为重点,深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指出应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把推广新型建造方式作为重要契机,积极化解建筑材料、用工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以部品部件标准化为重点,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标准体系。以工程总承包和BIM为重点,突出装配式建筑优势和特点,推行装配式装修方式。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等内容。

   (二)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等特征,体现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等类型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意义重大。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的重要体现,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手段。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正在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前全国装配式建筑累计开工约3000多万㎡,2013年约1500万㎡,2014年约3500万㎡,2015年约7260万㎡,2016年约1.1亿㎡。(注:各省一般未统计钢结构工业厂房建设面积,部分省市未统计钢结构公共建筑面积。)重点推进地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2015年,北京、上海、湖南、山东、辽宁等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均超过300万㎡。2016年,北京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约500万㎡,占新开工建筑总面积比例达16.73%;上海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约2228万㎡,占新开工建筑总面积比例达30.3%;浙江、山东、安徽三个省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分别为1659936860万㎡,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

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都明确提出推进建筑业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各级领导也多次批示要研究以住宅为主的装配式建筑政策和标准。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文件、《“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截止到2017年3月,全国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2个地级市出台了143份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

在技术体系研究方面,随着各地装配式建筑项目陆续落地,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围护体系、装饰装修体系和设施设备体系。部分单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建筑结构方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住宅体系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应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技术体系以及外挂墙板等技术和施工工艺逐步成熟,设计、生产、施工与装修一体化项目的比例逐年提高;在关键技术方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套筒灌浆技术和约束浆锚搭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屋面、外墙、门窗等一体化保温节能技术产品逐步丰富,节水与雨水收集技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等得到了同步应用。这些综合技术的应用将大幅度提高建筑质量、性能和品质,提升整体节能减排效果,带动工程建设科技水平全面提升。

   (三)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制、修订情况

经过多年研究和努力,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试点项目的推广,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相关标准规范陆续出台。2014年、2015年间出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中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列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任务,提出“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支持企业编制标准、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社会组织编制团体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以此为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大了标准制定力度,并于2016年发布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于2017年发布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基本完成了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技术依据,促进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十三五”期间,同样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在标准制订方面,我国提出了要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无论是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要求,还是标准化改革的要求,以现有国家标准为基础,在新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内容等不同方面加快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订工作,成为发展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内容。

除此之外,仍需指出的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中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这说明发展装配式建筑将会成为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在如此宏大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对于标准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在目前三大体系技术标准明确,评价标准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制订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能够有效的填补标准体系的空白,回应市场的需求,在国家标准保障质量安全,评判是与否的背景下,更为关注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突出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综合表现。它的制订工作能够符合政策要求,完善标准体系,丰富市场需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服务于行业,有效的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发展。

 

三、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两步走”战略为统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协调统一、科学合理的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原则

    适应需求

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发布以来,目前关于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顶层制度框架已初步完成,规模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同时在行业内,技术体系的研发力度在不断加大,部分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在技术方面,伴随着装配式建筑项目陆续落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住宅体系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研发和应用,部分单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主体方面,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专有技术体系,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技术体系,还行业主体,在未来,两者都将持续呈现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应适应市场需求,从工业化建筑总体性能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全面评价一个项目的特点,突出项目的优势,使之成为全行业广泛采纳的经验。

    协调统一

    关于装配式建筑方面我国已陆续出台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四本主要的国家标准,此外还包括2016年开始实施,201712月废止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各类规范文件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依照市场需求建立新的指标分类体系。

    目前看来,与评价标准不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主要是以不同结构体系的主要设计做法为出发点,针对不同结构体系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给予说明,因此,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与三本技术标准并不冲突。而同样作为评价标准,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区别于2015年发布,2016年开始实施,201712月废止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不仅仅以设计、建造、管理三个阶段来进行区分,同时,也区别于2018年开始实施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不仅仅以装配率为等级划分的唯一条件,综合评价标准体系拟计划以工业化建筑建造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性能为指标体系分类依据,按照适用性、环境性、安全性、经济性、耐久性五大性能进行分类。

    科学合理

    在明确市场需求,建立协调统一的分类基础上,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应进一步明确工业化建筑各个建设环节内的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指标内容应包含影响工业化建筑品质的重要参数,揭示所识别影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工业化建筑品质的影响机制。并以此为依据综合考虑标准指标体系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

四、研究重点

   (一)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在项目研究中除分析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本情况外,还需要分析了国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三大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国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欧洲发展起步较早,进而推广美国、日本等国。目前上述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成熟,主要表现在产业化技术体系发展较为完善,标准规范健全;产业化水平高、工业化程度高,专业化分工精细;公众认可度高,市场应用普遍等方面。应结合我国国情充分研究国外工业化建筑发展情况,明确未来工业化建筑发展的新趋势,并在标准体系中体现发展内容。研究国外工业化建筑市场应用模式,为我国工业化建筑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二)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制、修订情况

    近年来,伴随着政策及市场需求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装配式建筑基础标准的制订工作已经完成,这些标准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技术依据,促进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但目前出台标准仍然无法全面满足市场需求,突出表现在重结构设计标准轻建筑设计标准和部品标准、模数协调原则亟待贯穿设计全过程、不同层级标准未形成合力等方面。本课题应当在充分研究产业需求和现有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体系内容,使评价导向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发挥评价标准的引领作用。

   (三)工业化建筑建造关键技术

    充分研究工业化建筑的建造模式,了解建造环节、产业链构成、以及市场运行模式与传统建造方式的差别,以设计和建造为统领,从生产、运输、装配、管理、监测、维护等环节入手,明确工业化建筑的定义,明确研究范围生产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充分研究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化建筑的应用及价值,明确设计、生产、建造、运维等各环节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技术。

   (四)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指标体系

    梳理工业化建筑各个建造环节内的关键技术,识别影响工业化建筑品质的重要影响参数;揭示所识别影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工业化建筑品质的影响机制;基于系统工程理论,考虑多个目标之间的依赖性,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五)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应用

    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应用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是广泛的。按照统一、标准的工业化建筑部品规格,通过应用BIM、物联网等技术在工厂流水线预制生产建筑单元或构件,可以精确地控制质量,测算耐久性,不仅从资源利用、生产过程等方面大幅度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为整个行业创造经济效益,还为未来的建筑改造留有余地,同时为工业化建筑质量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必备条件,应充分探索工业化建筑建造优势,并通过综合评价标准进一步推广先进经验。

 

 

 

 

 

 

五、编写大纲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化建筑的综合评价。

二、标准的主要章节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适用性能评价

    4.1一般规定

    4.2空间适应

    对建筑空间是否具有灵活可变性能进行评价

    4.3健康舒适

    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声、光、热、水等)进行评价

    4.4长期维护

    对管线设备便于维护维修等措施进行评价

    4.5无障碍适老

    对无障碍适老化措施进行评价

    4.6服务便捷

    对出行便利、公共服务、智慧服务等进行评价

    5、环境性能评价

    5.1一般规定

    5.2用地与规划

    5.3公共服务设施

    5.4室外环境

   空气污染与气流

噪声与振动

光环境与

辐射

热岛

水体与监测

    5.5 绿地与活动场地

    5.6 标识系统

    5.7 减灾避灾

    5.8 视觉艺术环境

        建筑造型色彩,园林建筑、小品等

  5.9 工业化与装配标准

  5.10智慧化建设

6、安全性能评价

    6.1一般规定

    6.2抗震

    6.3防火

    6.4气密

    6.5隔音

7、经济性能评价

    7.1一般规定

    7.2信息化管理

    7.3标准化构件使用

    7.4建筑部品使用

    7.5生产、运输及施工

8、耐久性能评价

    8.1一般规定

    8.2 内装系统

        如地面系统、墙面系统、吊顶系统

    8.3 防水

        如整体卫浴、整体厨房

    8.4 管线

        如水、电、气装配式,干法施工

     8.5 门窗

        如标准窗

     8.6 设备/维护结构的密封

   

   附录 评价指标

   本标准用词说明及条文说明

 

六、编制进度

 

编制程序

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组建编制组

拟定课题编制方案

完成项目设计

完成项目任务分解和分工

开展调研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2019年1月

项目启动阶段

召开项目启动会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大纲

2019年2月

项目调查研究阶段

完成各项调研工作

梳理工业化建筑建造环节各项关键技术

拟定考察杭萧钢构(钢结构)、远大住工(PC)、萨莱玛瀚邦(木结构)

2019年4月

项目成果完善阶段

完成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初稿

拟定考察和能人居科技(内装工业化)

2019年5月

项目成果征求意见阶段

完成工业化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9年8月

项目结题阶段

组织召开项目验收结题会议

2019年10月

 

七、任务分工

 

工作任务分工表

 

章节

统稿单位

负责人

1、总则

2、术语

3、评价方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全联房地产商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娄乃琳、赵正挺、刘 哲、党保卫、马学明赵尤阳、张 旭

4、适用性能评价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东卫、伍止超、欧阳捷、杨 磊、周良义、张文庆、陈华周、曹先文、李瑞峰

5、环境性能评价

北京蓬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董少宇、陈勇敢、

韩友强、林伟营、李凌峰、胡振海

6、安全性能评价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磊、王昌兴、陈明伟、李新华、徐 宁、汪鼎华、邹珍美

7、经济性能评价

同济大学

周静敏、吴常明、钟  易、朱川海、胡瑞深、谢木才、伍孝波、宋  

8、耐久性能评价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佟晓超、陈永毅

赵  楠、包继丰、

陈定球、郭志华、

赵友之、汤荣伟

附录 评价指标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编制组全体单位

编制组全体成员

 

八、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远大住工的第六代高层施工技术结合全流程数字信息化体系,已在长沙麓谷小镇、万科魅力城、北京金地悦景台、杭州三墩北、上海宝龙广场等多个项目中得到广泛规模应用,大大提高了建房工期,在适用性和经济性方面得到了体现。

    杭萧钢构研发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以超高层钢结构住宅为核心适用,具有抗震、环保、节能、减排、降耗、缓解生态压力等优势、符合国家战略,其采用最新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住宅体系的万郡·大都城项目,解决了凸梁凸柱等问题,用钢量下降了,让住宅更舒适、更美观、更环保。

    和能人居科技是从事住宅产业化和工业化内装的科技企业,独自研发和制造使用 “圣马克”全屋装配的工业化产品体系解决方案,已经应用北京郭公庄公租房、北京通州保障房等项目中已将近三万套居住建筑中得到应用。

    贝朗装配式浴室,广泛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它以工业化内装为原理,在建筑工地现场干法施工,彻底改变传统卫浴空间依靠现场施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又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适用性和环境性有一定的优势。

    莎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工业智能化装配式卫生间为主,自主研发的节能热水器集成到卫生间,回收废水热降低热水器的70%能耗,同时收集废水来冲马桶,符合经济性和环境性要求,目前已成为万科,恒大,保利,中海等多家地产商的战略供应商。

    君道住工自主研发的JSC轻型装配式复合外墙在绍兴某酒店项目试点成功。装饰保温一体化外墙系统已成为新型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新亮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