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梅生:科技与金融赋能绿色建筑迭代
2021-11-22 阅读量:1906
除了绿色科技之外,金融监管也将倒逼房企绿色改革,绿色金融更是将成为绿色建筑创建的另一大重要推动力,成为房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后盾。

    从去年开始席卷全球的疫情,让人们更加重视房屋的安全、健康与舒适,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这次抗疫中的突出表现,也让从业者意识到绿色智慧必将成为房地产建筑业发展的新潮流。

    去年中国提出的“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更是进一步将碳排放“大户”——房地产建筑业推动风口浪尖,房地产建筑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也势在必行。

    除了绿色科技之外,金融监管也将倒逼房企绿色改革,绿色金融更是将成为绿色建筑创建的另一大重要推动力,成为房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后盾。

\
 
    针对房地产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发展,《环境保护》杂志专访了20世纪90年代便担任原建设部科技司司长,并创立了全联房地产商会、精瑞人居发展基金会,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全过程的聂梅生。
 
数字智能为绿色建筑赋能
 
    《环境保护》:首先希望您介绍下,当前是不是房地产建筑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好时机?
 
    聂梅生: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而建筑与工业、交通被联合国并列为三大“能耗大户”。数据显示,2018年,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47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6.5%;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约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超过一半。因此加快房地产建筑业的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3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也明确强调,要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发展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在全国各行各业积极落实双碳目标的当下,绿色和智慧是城市建设的两大方向,也是房地产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两大重要法宝”,作为能耗和碳排放大户,房地产建筑业更应走在前列,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环境保护》: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聂梅生:2001年,清华大学和全联房地产商会一起编制了国内首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从那时算起,国内的绿色建筑市场走过了20年的历程,这20年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个十年,我们将绿色建筑的概念引入国内,并借鉴美国LEED等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构建了适合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但那个阶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绿色建筑都是“见物不见人”,即更强调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比如国内2006版和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就更多地考虑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而人的居住感受在技术要求中没有体现。因此最初的一些绿色建筑成了众多绿色技术的叠加体,居住在其中的人却并不感觉舒适,这也是绿色建筑前期推广中市场认可度低的主要原因。
 
    近10年来我们开始对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反思,绿色建筑的关注点逐渐从“房子”回归到“人”。2019年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环境宜居等指标纳入其中,从物的指标变成人的指标,体现了国内绿色建筑发展思路的转变。
 
    2020年住建部、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以贯彻国家《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加快绿色建筑发展。

\
 
    《环境保护》:数字化和智能化如何为绿色建筑赋能?
 
    聂梅生:从去年开始席卷全球的疫情,也让消费者意识房子安全、健康和舒适性能的重要性,也房地产建筑业更加注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绿色建筑的概念也得到重塑和完善。
 
    绿色建筑未来必须与数字化智慧化结合发展,大数据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在这次抗疫中的突出表现,也让从业者意识到如果没有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作支撑,很难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品质。目前,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系统已初步形成,二维码、GPS、大数据和监控类传感器形成了物联网联合作战,网上购物、网上办公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全装修、高品质的绿色建筑不应该只是建筑材料、软件系统的堆积,而应是打破设备、数据、体验、服务等4大“孤井”后的绿色智慧物联系统。比如,在绿色智慧建筑中,传感器采集到的庞大数据,系统将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各系统的综合调度与调控,比如智能安防、智能健康、智能出行、智能配送、智能家居、智能教育等系统的成熟和应用,唯此才能更好地为用户创造舒适、安全、高效、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如何开发建设绿色智慧社区?
 
    聂梅生:第一轮的“互联网+”主要是消费互联网,特点是统一了面向C端的购买语言即各种App,成功建立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网上支付,这一轮房地产和建筑业整体迟钝落后。
 
    疫情给智慧社区提供了空前的机遇,智慧社区是跨越了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即含有建筑业、房地产业、商业、物业管理等产业链。对于智慧社区我们仍处于探索和整合阶段,并没有形成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过渡和完整体系。
 
    5G、物联网、数据中心、AI、云计算等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能够满足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条件。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最终将形成新的算法平台,从而大幅度的给产业链赋能以提升价值。
 
    但现在,业内对智慧社区还有很多争论,就像20世纪90年代我们刚提出要建立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时一样。当时建筑技术水平有限、建筑质量堪忧,很多人认为在那样的情况下谈绿色建筑、生态住宅都是伪命题。
 
    如今的智慧社区也面临类似的质疑,但社会发展不会因为争论而停止。我们的建筑理念因此也要超前一些,未来的绿色建筑也应将健康、智慧、数字等建筑标准和技术集合融汇其中,绿色智慧社区应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新方向和主流,也将在房地产建筑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绿色智慧社区建设的推进,需要标准先行和引领,我们也参与了《建筑及居住区入口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智慧社区信息模型标准》、《智慧社区评价标准》、《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智慧园区设计标准》等编制工作。
 
金融监管倒逼房企绿色改革
 
    《环境保护》:当前房地产业的融资环境怎么样?
 
    聂梅生:今年元旦,银行限制开发商融资的“三条红线”正式实施,随后央行和银保监会设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上限。
 
    2月,多城市上调了中小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提高的幅度在1至2.5个百分点不等,各地调整的指标类型亦有所不同。
 
    随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和杭州等一线城市及多个热点城市开展了违规信贷严查工作。仅北京银保监局自查发现,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银行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额为6090亿元,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29%,是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前房地产业的融资可谓非常艰难,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融资环境也将保持收紧态势,这也将倒逼整个产业加大绿色低碳转型力度,积极拥抱绿色金融。
 
    4月22日,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明确将工业和民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绿色建材、海绵小区等列为绿色债券支持范围。其中拥有绿色建筑预认证项目、财务信用良好的企业,将有机会打开发行绿色债券的融资渠道。
 
    《环境保护》:您认为《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的工业和民用绿色建筑具体包括指哪些建筑?
 
    聂梅生:工业建筑是指从事各类工业生产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房屋,一般称为厂房。工业绿色建筑就是指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后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是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按使用功能,民用建筑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民用绿色建筑也就分为居住绿色建筑和公共绿色建筑。
 
    其中居住绿色建筑主要包括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住宅及其配套设施、宾(旅)馆、招待所;公共绿色建筑主要包括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学校教学楼及其附属设施;医疗用房及其附属设施;办公楼、科研楼、综合楼的非生产用房部分;文化馆、影剧场(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展览馆、文体活动中心、车站候车室、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楼、商业仓库、民用车库及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建筑等。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将工业和民用绿色建筑收录其中,为企业绿色建筑项目申请发行绿色债券明确了范围,制定了标准。在“房住不炒”宏观调控政策毫不放松、严格限制资金流向房地产业的当下,金融监管和绿色金融将倒逼房企加大绿色建筑开发力度,减少传统高能耗、高排放建筑项目的开发,从而促进房地产建筑业节能减排,助力房地产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环境保护》:绿色金融如何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聂梅生: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为绿色建筑提供了一个新的、较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绿色金融通过动员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并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各地也要积极完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政策环境,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推进绿色建筑创建工作。
 
    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将成为房地产业绿色改革的重要后盾,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改革,从而推动房地产行业的绿色发展。当然,这些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慢慢尝试,通过项目试点的方式,为绿色金融向绿色建筑倾斜打开一个口子。

文/陈娟 郭海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