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地产,政治局会议说了六点
2025-07-30 阅读量:7

这个大会召开前,政策已经“沉默”了很久,偶尔的政策出台,也多是修修补补,不痛不痒,对托起市场行情作用不大。很多人在等下半年的第一大会,期待值拉得很高。

但结果并不如预期,大家等的终究是没等来,短期内大概率也不会来!


政策底线表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可能再大起,也不接受大落,老老实实的待着,做好自己的事情。

传言的棚改2.0没来,也不会再来了;


小作文炒作的现房销售也没来,全面铺开的影响太大了,谁也不敢出这个头,地方上谁愿意怎么推,就怎么推,愿意怎么试,就怎么试;


无论是棚改2.0,还是现房销售,传言的目的本质上无异,都是外部在搞预期,通过空穴来风的内容来扰乱咱们的预期,把预期值先拉上去,谣言起的那一刻,股市先动一动。等会议结束,如果出来的内容跟提前被拉起来的预期不符,股市又得震一震,老套路,老把戏,不听不看不管,也罢。


LPR在5月下调后,连续2个月按兵不动,还要看市场反馈和大老美的动作;


限制性的政策,比如限售、限购,偶尔放一放,并不会激起太多水花,地方上还是保持谨慎……


政策已经前置发力,上半年成绩不错

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已经提到“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政策已经前置发力,实际的效果反馈也很明显。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GDP为66.05万亿,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79万亿,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同比增长7.2%;进口8.27万亿,下降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同比增长5.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2.2万亿,增长5.5%。“以旧换新”功不可没,2025年以来,超过6600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1.09亿台,超6900万名的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超过7400万件,全国8.2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累计换购新车905.6万辆。


鼓励消费的政策肯定还会有,就看是什么样的招,最有效的招还是得把就业稳住了。


反观房地产,情况并不乐观,数据还在往下探,筑底还没完成。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7万亿,同比下降11.2%,降幅在扩大;新开工、土地成交的萎缩注定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量肯定还得继续往下探,只是未来在降幅层面或会收窄。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59亿㎡,同比下降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7%。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42万亿,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5.2%。


从时间段来看,政策前置发力后,3月新房市场出现环比改善,其后行情又再度逆转,如无意外的话,2025年全年新房成交额或跌下9万亿量级,继续完成筑底。


强刺激的预期已经减弱


第一、经济增长取得成效,一、二季度GDP增速分别是5.4%、5.2%,半年度增速5.3%,高于年度增长目标。


第二、贸易战虽然没有结束,但相较于一季度,或者说相较于谈判前有所缓和。这几天何副总理正在瑞典跟大老美的财长贝森特进行第三轮的中美经贸会谈(前两次分别是5月日内瓦、6月伦敦),这是政策走向的最大决定性因素,谈的结果大概率跟前两次趋势一致(当地时间7月29日,中美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结束新一轮会谈,双方达成共识,将原定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协议再延长90天),这也提供一个发展的稳定期,后续还是得继续谈下一轮。懂王还想着来东大转一圈。

第三、对内的重点换了方向。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现在的对内重心有聚焦,有转移。一在反内卷,这一轮的反内卷被称作“供给侧改革2.0”,重点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连三大外卖互联网平台也被约谈,要停止内卷式竞争。股市已经提前解读了利好的部分,大A一度已经冲上了3600点,也是很振奋。


二在高端制造业上,科技和人工智能以及重大工程上。杭州六小龙的出圈也是科技养鱼的成果,DEEP SEEK|深度求索的R1、宇树科技的机器人、阿里巴巴的QWen、月之暗面的Kimi……都是创新。英伟达的皮衣黄(黄仁勋)说“中国AI市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如果我们不在这里,华为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中国的AI还有硬仗要打。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7月刚刚官宣开工,万亿级的大工程,对相关产业链的投资也是倍数级的,同样也利好算力和人工智能发展。


房地产已经排不上号了


看这次政治局会议的表态,没有直接提到房地产,如果说有什么相关的内容,那就是只有一句“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经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沿着给出的方向去落实推进就可以了。


房地产的底线还是要“稳”,前期提出的“止跌回稳 ”目标要继续


一季度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稳住楼市”放到了总体要求里,这个定位其实已经是清楚明白。无论是从外部形势,还是内部环境,都不太可能把重心放在房地产上,只要你稳住,别添乱,别再有大起大落,在这个底线里的容忍度是有的,强刺激不太可能会出现


当然,鼓励性的政策也会出,比如公积金、多胎家庭购房、限售松绑、补贴等等,适当的扶一把,想大水漫灌不太可能


在宏观经济的大盘里,从结构出发,房地产仍然支柱,但已经不是核心关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房地产所能带来的能量是有限的,作为坚实的地盘稳住,就是对经济发展最大的助力。


行业的难肯定还是得继续,企业的苦必然也得继续……


城市更新是未来的重点


区别于上一轮棚改的大拆搭建,这一轮的城市更新更大程度上是拆改结合。城市更新是要“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这是16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所提的重点,房地产可以在其中扮演角色,开发商有机会参与到其中。


7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中也提到“中央企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与城市发展休戚相关。要助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环境,构建城市治理智能体系,积极参与城市精品建筑建设,参与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共同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在明确下任务了。保利、华润、中海、招商、金茂……这些头部的央企开发商要勇于担当使命、冲锋之前,核心区的风貌地块可以抢一抢了。


但是大家也不要以为,城市更新是重点,以后就全是城市更新了,也没有那么极端,别走偏了。


没有条条大路,只有“好房子”才能通罗马


房地产为服务民生而生,起起伏伏几十年,也该回到起点,为人民服务,建“好房子”,这个根子上的使命要履行。2024年11月,总理就给出了四个标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其后各项标准和要求接连出台,层高不低于3米,四层以上的住宅必须装电梯,再往后的新房子,应该不需要再爬到5楼、6楼了……


7月21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上面也提到不少关于“好房子”建设的规范标准“架空层层高不宜低于3.6米,住宅套型至少有一个阳台的净深不应小于1.30米;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米,且不应大于3.6米……”,后续各地肯定是要跟着政策要求,出自己的“好房子”标准和规范,新房子注定是要越来越好了,危旧房/老旧小区的拆改也需加快提上日程,以对冲“好房子”接连入市对二手房造成的冲击。


新模式还在日程上,(保障房与商品房)“双轨”+“租购并举”


房地产发展的逻辑已经变了,2023年14号文,也即是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已经明确了保障房的地位,也被称作“新房改”。政策一直在提的新模式,商品房与保障房“双轨”、租与购“并举”也毫无疑问是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房不可能再一轮独大,一部分重心势必要腾挪到保障房这一块来。


7月21日,总理签署了国务院令,公布《住房租赁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 这个《条例》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还强调“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鼓励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培育市场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地方国企下场收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进度也得加快了,钱尽快到位,事也才能更快做到位。

图表:历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的表述(部分略)


资料来源:亿翰智库

相关新闻

链筑平台

中国房地产产业链战略合作最具公信力服务平台

扫描二维码
关注链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