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并肩战疫 | 绽放在钢筋水泥世界的玫瑰——向奋战在房地产及产业链企业的【她】致敬!
2020-03-08 阅读量:1627




这些日子,我们既看到了铁骨铮铮的钢铁男儿,也看到了越来越多勇敢的无畏女性。




在疫情刚开始蔓延的前几天,医护人员的请战书持续刷屏,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赶到,她们发出“若有战,必召回”的铿锵呐喊。


我志愿加入援鄂医疗队,奔赴疫情最前线,和全国人民一道,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声声的宣誓,一双双坚毅的眼睛和紧紧握着的拳头,向冠状病毒疫情发出最强的反击口号!在医疗队中我们看到,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女医护人员占比80%,徐州市60.8%,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72.7%,山东淄博援鄂女医护人员占比66.6%,蓟州1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5%,辽宁冲锋队88.2%,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80%,贵州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女性占到整个队伍的66.4%,而第二批,第三批的前线医护人员中,女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比例。



女性医护人员的力量和她们所作出的贡献,在疫情战场上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我们不仅看到医护一线,还有城市的每个角落,处处可见她们的身影,放在平日里,你一定对她们不陌生。家庭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工作中,她们是是医生、是护士、工程师、科学家、建筑工人、是民警、是社区工作者……面对疫情,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耐心和包容,为抗击疫情增添了温暖与力量。


可敬的女院士



让专业的人多发声、让专业的人作决定,是此次疫情防控中一个响亮的声音。也因此,有两个人的名字被所有人深深牢记,一个是钟南山,一个是李兰娟。


在驰援武汉第十天,李兰娟团队又传来好消息:她带去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和“四抗二平衡”救治模式已经初显成效,危重症患者已经成功转出ICU。

另外还有两位女院士,同样令人敬佩。

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1月26日,她带领团队进驻武汉。这位1991年特招入伍的女少将,此前已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她曾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成功研制出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成果,让她成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


另一位女院士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乔杰。2月1日中午,北京大学三家综合性附属医院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即刻行动,在一小时内组建起第二批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就这样,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乔杰就带队直接从医院前往机场,飞往武汉。




可爱的女护士



不要低估女人对一头长发的执念,也不要低估一名医务人员为了工作可以对头发有多“狠”。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剪发”的故事,比如:援助黄冈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山东医疗队里40多位女医务人员,统一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短发;上海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90后护士刘文进,剪掉了留了七八年的美丽秀发;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90后护士单霞直接剃了光头……


当然,头发只是一个象征。更多、更大、更难以作出的牺牲,也在屡屡成为现实。有主动请战的。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有13名90后护士,积极表态:“我可以参加排班”“春节我留下来”……



可亲的女工人



不只是前方的专家和医护人员,后方各行各业的女性也都在努力着。

农历正月初七,是口罩包装工张秀敏的第7个加班日。本已回福州过年的她,1月26日被临时抽调回宁德上班。家人担心她的安全,孩子哭着不让她走。但她告诉孩子: “妈妈去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好让更多人能够更安全一些。”


武汉夏江区的包工头胡晓红,吃年夜饭的时候,听到了要急速建成火神山的消息。她当即放下了筷子,号召自己所有工人,连夜赶赴火神山参与工地建设。

在轰轰隆隆的工地现场,记者了解到她家里只剩下2个孩子,问她舍得吗?口罩依然遮不住胡晓红爽朗的大笑:“没有什么舍不得!我们有一份力,就发一分光!既然是中国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武汉47岁的环卫工人曹银秀身上。1月28日,武汉经开(汉南)区45名一线环卫工人集体写下《请战书》,随时准备进驻医院参与清扫保洁工作,47岁的曹银秀就是其中一员。当环卫12年,一直在清扫一线,她坚信自己能帮上忙。


奔波在抗疫前线的女记者,坚持义务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的女出租车司机,闭门谢客却专为医院送餐的女快餐店老板,主动为租客免除房租的女房东……这些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中国女性,每个人都在以实际行动,尽个体最大的力量。疫情面前,千千万万的中国女性,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真正托举起了半边天。


我们歌颂平凡,也赞颂伟大。国家每次的苦难,从没有缺少女性,他们亦或默默前行,或者大声呼号!始终闪耀着中华女性的光辉!



每一名女性工作者都值得被看见



不仅是在疫情期间,强悍的中国女人在承担生儿育女重任的同时,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崭露头角,早出晚归,摸爬滚打,在工厂、在学校、在企业、甚至是在工地,在任何有男人出现的地方,承担丝毫不逊于男人的责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曾在《变革中国》中感叹道:“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而这些勤奋的汗水中女性又占据了重要的份额,据统计,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达到了70%,占据世界第一位,远超其他国家,成为中国女性勤奋的最有力见证。



绽放在钢筋水泥世界的玫瑰

向奋战在地产及产业链企业的女性致敬



而在各行各业中,房地产业给人们留下的传统印象则是钢筋水泥的世界,是男人的天下,但是就在这个刚性的世界里面,今天有众多女性挑战着这个职业,她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从地产公司管理高层到土建、园林规划师,再到产业链企业的管理、工程人员,女性在地产及产业链企业中的比例正日益增加,她们凭借鲜活的敏感、丰富的细腻和女性独具的人格魅力,在这个钢筋水泥的行业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都说女人是花,女人是水,谈判桌上她们收放自如,气度大;对待技术研发,她们照样精心细致。而这种细腻感体现在产品、服务和团队管理上,就有了男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产品创新体现出品质,服务细节体现出温度,团队管理细致则更有凝聚力。

此次疫情中,很多房地产及产业链企业都投入到了驰援一线的工作之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资捐物,全球采购甚至是援建医院,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这些捐助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女性员工放弃休假,肩负着一线生产、物资采购、客服保障、后勤支援等工作,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做着贡献。





 可以说,她们越来越多地担当起举足轻重的角色,她们,就如一片绿叶在汪洋中点缀着朵朵红花;她们,以不输于男儿的豪气驰骋拼杀,翻波弄潮;她们,温柔与刚强共存,家庭与事业并重。在房地产业,她们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让硬朗的地产线条柔和了许多。

在中国地产行业的发展路上,越来越多中国女性正以实绩赢得尊重,和男性一样翱翔于广阔天空。时代舞台属于奋斗者,向每位拼搏向上的“她”致敬!


值此2020年三·八妇女节之际
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她
向各行各业拼搏向上的她
致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