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采管理篇|如何保证总包的合理利润
2020-05-28 阅读量:2636
进入白银时代,房企开发商越来越重视所开发项目的完美交付,作为房企最重要的供应商,总包单位无疑对此影响最大。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往往完美交付的项目,总承包方也是实现了较为合理的利润。那么,如何保证总包的合理利润,我们试做如下探讨:


01招标阶段:种善因得善果,招标成果合理

一、适配总包合理利润
1、优选单位。入围的总包单位需在口碑、资源、团队、资金实力等方面与开发商项目需求相匹配,对其应做到三个优选:优选直营总包,避免挂靠费侵蚀合理利润,警惕低价大清包和层层转包模式;优选长期合作总包,其配合效率、团队与材料的周转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优选属地化或本地深耕的优秀总包,减少不可预见代价的产生。
2、优选团队。甲方应当对总包拟派驻项目的团队进行面试,尤其是项目经理、商务经理、技术负责人、总工等主要成员,一个优秀的现场总包团队,不仅能达成甲方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也同时会控制成本减少浪费以保障总包的自身效益,从而使项目稳步推进、实现多方共赢。
二、标前交底排除隐患
1、投标交底。招投标中甲乙双方信息不完整或理解不同,若投标方按照各自理解的需求编制报价,根据合理低价中标原则,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埋下后续合作亏损隐患。拿地后总包招标时间非常紧张,投标单位短期可能无法全数知悉几百页的招标文本,因此招标人需围绕招标须知、商务条款、技术条款等方面对其进行精简的标前交底,保障最终报价与招标需求更加匹配。
2、现场踏勘。要求各投标单位务必进行现场踏勘,与甲方工程师就项目周边环境、现场特殊条件、施工方案等做充分沟通,保证措施费及报价的合理性。
针对投标总包关注点、招标人内部关注点及不同新老投标总包的情况,可以沉淀出一套标准工作法。

 




三、关注细节减少争议
招标文件的全面性、严谨性,影响着总包报价的匹配度。特别关注总包单位敏感点:
1、不增加垫资压力。招标清单工程量尽量与实际工程量一致,比如地下室部分和深埋基础部分,极易无形中给总包增加前期垫资压力。
2、合理调差。可调差项目考虑增加人工费调差,按政府文件进行调整。
3、减少后期变更签证量。由于后期签证多为小项且代价偏高,总包越做越亏,招标图纸、清单及技术要求应尽量准确全面,覆盖常见签证争议部分,以减少后期变更签证量。



02履约过程:平等互利谋共赢,科学严格管理

一、重视转固进度
总包暂定价转固、项目开盘及现金流回正后,节点进度款支付比例调增,缓解总包垫资压力;开发商成本与总包之间应密切配合,压缩转固时间,避免转固延误进度款支付。
二、减少变更签证
精选设计、报建、工程等甲方团队,勘察设计前置,优化施工方案,在满足运营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三边工程体量。精细工程策划,合理排布现场施工节奏要求,如需变更既定的开发节奏或施工方案,应该提前告知总包单位,使之有合理的人材机调配时间。
三、合理工期管控
加强对土方、桩基、外墙涂料、保温、电梯、装修等甲分包工程的管控,避免分包因素延长总包工期。组织合理的室内外施工穿插提效,缩短工期,节约设备材料租赁费、人员管理费等。
四、避免停工返工
总包进场后项目部应落实图纸会审、样板先行、甲乙供材料检查、工序隐蔽验收等,谋定而后动,不给总包大意犯错的机会;总包单位一旦大面积停工返工,其利润损失无法弥补,项目也将陷入被动局面。甲方对总包的管理,严格才是真爱。
五、安全管理常态化
安全事故具有蝴蝶效应,务必提高重视程度,落实具体管理行动。
六、实事求是
出现清单未列项等宜参考实际市场价格及历史价格给予计算。在不影响质量、安全、进度、验收及客户满意度的前提下,经过论证,同意总包在实际施工中采取局部优化方案。若由甲方原因造成总包成本增加的,应当及时处理,协商一致解决方案。

03竣工结算:相互支持和信任,实现良性循环

一、松紧合理,节奏踩稳
甲方与总包团队一道排布好过程及验收计划,细化过程进度要求,避免后期抢工。
二、精心筹划,充足准备
项目甲乙双方团队应结合当地经验,精心策划验收方案;前期设计阶段即以终为始,提前铺垫验收部门关系,对擦边球方案进行充分评估论证方可执行;验收前认真准备,验收过程谨小慎微,切忌不成熟的方案或不充足的准备致验收失败。
三、品质为王,规范管理
现场应加强品质管理,尤其是针对客户敏感点,宜一次性达到品质要求,品质提升务必在交付前整改完成。第三方维修转扣方面,保持公平公正。
四、结算支持,高效及时
结算工作适当前置,甲乙双方应及时处理材料调差等事宜,按合同约定及时办理结算。付款节点与验收过程节点对应细分,收官阶段保持信任,共同出力,良性循环。
 

结语


当前房地产市场中,无论开发商之间还是总承包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均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站稳脚跟,单靠一己力量很难完成,只有靠企业之间的相互依靠、资源优势互补,多角度思考,方能确保参与各方的合理合法权益,营造出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合作环境,为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提供有效保障。

相关新闻